|
【紫砂壶】紫砂壶款识的发展历程 |
【zishahu】2012-12-29发表: 紫砂壶款识的发展历程 除了少数的无款茶壶外,大部分紫砂器上都有款识,《通雅》:“款,阴字凹入。识,阳字凸起。”紫砂款识以内容分,有纪年款、堂名款、吉语款、诗词款和陶人款等。部位有底款、墙款、肩款、腹款和盖款等。所 紫砂壶款识的发展历程来自紫砂壶zishahu相关,仅限紫砂壶zishahu观点以及网络浏览,佛山陶瓷网对紫砂壶款识的发展历程以及内容不做任何推荐。 紫砂壶款识的发展历程除了少数的无款茶壶外,大部分紫砂器上都有款识,《通雅》:“款,阴字凹入。识,阳字凸起。”紫砂款识以内容分,有纪年款、堂名款、吉语款、诗词款和陶人款等。部位有底款、墙款、肩款、腹款和盖款等。所用书体正、草、隶、篆均有。这些刻、印、划在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,都可用以表明此器的年代、制作者、装饰者和订制者等信息,自然是断代认识上应当借鉴的依据之一。 纵观紫砂壶款识的发展历程,它既与紫砂陶的演变紧密相连,又与当时的书法篆刻同步发展。大体经历了由羊毫题写、竹刀刻划到用印章钤印的工艺演变过程。 从传世的历代紫砂名壶看,见诸于什物的最早是明代万历年间时大彬所制的“时壶”。“供春壶”是没有款识的,钤有“供春”二字的壶,皆历代紫砂艺人所仿制。明代四名家董翰、赵梁、袁锡、时朋目前皆无什物资证。李茂林史载以原书号记自己的作品。 明代紫砂壶刻款字体流行楷书,多为竹刀所刻。竹刀与金属刀刻款不同,易于鉴别。竹刀刻款泥会溢向两边,高出平面,留有痕迹。金属刀刻款是在泥平面以下。 大约到明末清初开始逐渐流行印章款,据考许晋候的《六角水仙花壶》壶底有“许晋候制”篆文圆印,乃是我们所见由刻款改用印章的较早什物,此壶现藏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。不外这个时期的紫砂艺人刻款和印章仍是并用的,如惠孟臣、陈鸣远制的壶,“孟臣壶”一般是在诗词或吉利语章之下镌刻“惠孟臣”三字。陈鸣远可能是最早把书法篆刻艺术发挥于壶上的第一人。他的印款浑厚苍劲,笔法绝类褚遂良,行书款识“鸣远”二字时人赞其有晋唐风格。“鸣壶”一般是刻款与钤印并用,且大多是放在一起,这一特征反映由刻款向钤印过渡时期的特点。陈曼生承袭了陈鸣远的路子,在紫砂壶史上他首次把篆刻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施于壶上,“曼生壶”因壶铭和篆刻而名扬四海。曼生壶的底印最常见的是“阿曼陀室”方形印,仅少数作品用“桑连理馆”印。像“阿曼陀室”已是专用于曼生壶的印号。 几乎老壶都会有自己的款识,很多人也会利用款识去作假,因为收藏者都喜欢老壶、旧壶,认为这些壶有投资升值空间。而作假者也正是看中了这种心理。判断紫砂壶真假还是不能光从款识上去判断,要把握整个壶的泥料、做工和艺术价值,这样才不至于被骗。 (【zishahu】更新:2012/12/29 1:03:37)
|